5月14日,美国正式宣布提高对华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的加征关税。其中,电动汽车关税将从25%提至100%。而且还计划取消在墨西哥当地生产的汽车进入美国市场零关税的政策。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同一天,比亚迪的首款电动皮卡鲨鱼在墨西哥上市,且同期比亚迪也计划在墨西哥建厂。
从大肆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到不顾事实大幅加征关税,美国一系列操作无疑是“竞争不过就打压”的流氓行径,也充分证明美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缺乏竞争的自信。
众所周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依托于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持续完善的产业链,以及持续优化的生态圈。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为全球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更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竞争不过就打压”
作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新能源汽车有着独特的驾驶体验,是集机械、电子、储能等多项技术为一体的“大号移动终端”,正在受到全球消费者的欢迎。
按照乘联会统计数据,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加速向前发展的趋势,2020年销量为287万辆,同比增长42%;2021年销量为637万辆,增长122%;2022年销量则突破一千万,达到1039万辆,同比增长63%;2023年销量则进一步增长至1382万辆,同比增长33%。
今年前3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达到324万辆,同比增长21%。这其中,我国占全球新能源车份额为62%。
然而,我国新能源汽车受到全球消费者欢迎,并非是依靠“低价低质”,而是依托技术创新,在极其“卷”的市场中打造出极其有竞争力的产品。
有趣的是,不久前,美联社做了一期电动车专题,找专业的团队拆解了一台比亚迪海鸥,结果发现以其优异的制造工艺和性能,美国的电动车能与之媲美的需要海豚售价的三倍。特斯拉CEO马斯克曾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如此至好,以至于如果没有贸易壁垒,几乎会摧毁世界上大多数其他汽车公司。如今,美国草木皆兵的关税政策,把比亚迪视为洪水猛兽,更是反映了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化的“肯定”和“恐惧”。
有数据统计,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占全球公开量的70%左右,智能网联汽车专利公开量占全球公开量的50%以上。
以最能体现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三电”与“智能化”为例,我国新技术层出不穷。譬如,在电动化上,800V高压平台已经逐步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标配”,固态电池已经开始逐步“上车”;在智能化上,无图高阶的智驾系统已经成为争夺关键,AI大模型也开始加速搭载。
这种对前瞻技术的自信,正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底色,也是吸引全球消费者的根本原因。根据全球咨询机构CleanTechnica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球最畅销的20款电动车中,除了特斯拉Model Y、特斯拉Model 3、大众ID.4、大众ID.3外,其他16款都是中国品牌车型。
作为充分竞争的市场,美国在失去新能源汽车优势之时,选择了“保护主义”大伞,用关税来制约竞争,可谓是一种赤裸裸的流氓行为。
“开放合作”是正道
汽车制造业是全球产业,需要全球产业链的高度协同。无论是过去美国传统燃油汽车产业的发展,还是当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击,都是得益于全球的开放合作。
以美国企业特斯拉为例,自上海工厂2019年正式投产以来,实现了平均30多秒下线一辆整车,2023年累计交付量达到94.7万辆,成为特斯拉全球主要的出口中心。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受益于特斯拉,上下游企业加速发展壮大。
遗憾的是,在事实面前,美国却选择了无视。
就在美国向中国新能源汽车挥起关税“大棒”之时,中欧之间的合作打开了新一扇窗。5月14日,Stellantis集团和浙江零跑汽车联合宣布,正式成立合资公司“Leapmotor International B.V.”开拓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分别持股51%和49%,总部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
今年以来,与Stellantis集团一样拥抱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跨国车企不在少数。4月26日,宝马宣布对沈阳生产基地增加投资200亿元人民币,重点聚焦于宝马工厂的大规模升级和技术创新,为宝马新能源汽车生产做准备。大众汽车集团也加大了在合肥的投资,计划投资25亿欧元拓展生产及创新中心,旨在加速推进在华业务转型。而北京车展期间,丰田、日产等日本企业也都进一步强化了与中国科技企业的合作。
“中国市场的转型速度领先世界。”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直言。而刚刚过去的4月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甚至三次到访中国,足以看出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过往经验告诉我们,“闭门造车”难以造出好车,通过关税给他国制造竞争壁垒,最终耽搁的是美国自己的产业发展机遇。大举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拖累全球经济绿色转型步伐,还将反噬到美国自身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